旅游一词是什么年间兴起的?
有关“旅游”一词,最早见于六朝,齐梁时,沈约(公元441年-513年)《悲哉行》“旅游媚年春,年春媚游人”的诗句,用以专指个人意志支配的,以游览、游乐为主的旅行,以此区别于其他种种功利性的旅行。
旅游是当代很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了,或者有些人早已把旅游当成了自己的职业、工作看待。像前些天,今日头条在河南信阳举办的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上,就云集了国内众多旅游大咖,例如买下1亿多破冰船的侣行夫妇,行走、探索世界各地的冒险家雷探长,一直在完成环球梦的可爱的小小莎老师等。
在他(她)们的影响下,也越来越多人踏上了旅游的路上,可以说他(她)们对国内旅游也的发展有不小的贡献,也深深影响这小编我。
但旅游并不是从他们才出现的,早在古代,就有很多大文人,游山玩水、吟诗对歌,像我们小学学李白、杜甫等诗人的诗歌,多是他们在游历祖国山水时创作的,可以说他们是旅游先行者。
另一说法,现代的旅游就是,从A点去到B点,在旅途中、在到达目的地的游玩,是对当地文化、民俗、风景。而在古代的商人身上,旅游不是游山玩水,而是为了生计,那时候在商人身上还并不能叫做旅游,但古代商人的这种行为可以算是旅游的前生。
要说旅游一词是什么时候兴起的,那答案肯定是近代了,因为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才会去考虑其他的追求,追求物质上的、追求精神上的。
在古代,“旅”和“游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“旅”一般指的是商人和驿站等,“游”则指的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游玩活动和游览活动。历史上第一个提出“旅游”一词来的人是南朝的沈约。比如他在诗句中写道“旅游媚年春,年春媚游人”。到了唐朝,“旅游”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含义逐渐为人们所接受。
“旅游”一词,古代很早时候就有了,不过真正的意义可能和现在有所区别。较早出现旅游一词的文献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沈约的《悲哉行》,其中载有“旅游媚年春,年春媚游人”的诗句。
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,即在收录有5万多首诗歌的《全唐诗》中,以旅游为题的诗共6篇,它们是贾岛的《旅游》、李群玉的《旅游番禺献梁公》、李昌符的《旅游伤春》、高适的《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》、王建的《初冬旅游》、刘沧的《春日旅游》;而旅游一词在《全唐诗》全部诗句中出现过22次,如“早岁从旅游,颇谙时俗意”(白居易《适意两首》)等,除了这些诗句外,到目前为止尚未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辞书中发现有“旅游”一词出现过。
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,旅行活动也同样居世界前列,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。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,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,游览了大好河山。之后,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、孔子了。老子传道,骑青牛西去。孔子讲学周游列国。汉时张骞出使西域,远至波斯,今伊朗和叙利亚。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,明时郑和七下西洋,远至东非海岸,还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。
东周时期,旅行分类更加清楚,东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来的说法,以"旅"称商旅,以"征"称军旅,以"归"称婚旅,以"巡"称天子之旅,以"迁"称迁徙之旅,特别是他们用"旅"字为中国旅游史引进了现代"旅游"的概念。
我的回答不知是否满意,请点一下关注!谢谢!
能说说你对现代旅游的看法吗?你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旅游经历吗?
关于旅游,英国著名作家阿兰.德波顿曾充满情趣地写道“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,那么,除却旅行,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。不论是多么的不清晰,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”。
人情味儿是最为气韵幽长的时代美景。“美景在心里留有多久,要看自己用心领悟的程度,有些美景因为足够用心而终生留存于心,甚至越来越美。”记得多年前一个冬日暖阳的周末,我把久未出门的父亲用轮椅推到了永通桥公园,到了桥上,不争气的轮椅扎胎了,很接地气的懒得走动,看着父亲眼里的亮光,我停下来,弯下身子与他讲桥、讲桥上的栏板,看河里的冰水,看走过的人……。当我往回吃力地推时,不知什么时候,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已拿来一个气管,我看着气管,看着冻红的手,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。打好气,他问用一起推吗?我说不用不用,太谢谢啦!他掂起气筒走了,我却只顾一仰一俯头的父亲,忘了问一下名字,甚至由于对方戴着口罩,连脸也没看清。但我推着父亲的轮椅感到更轻快了,小石桥的冬天更有生气了,公园里的景色在阳光里更美了,感觉那老影壁也多了一份古朴,多了几眼深邃,多了一墙人情味儿,多了老家的味道。
虽然不是出远门旅行,但景色是没有远近的。总感觉,走进心里的景是最美的,融进景里的人情味儿是最美的景。